您现在位置:代做银行流水-打印上海工资流水账单 >> 咨询中心 >> 浏览文章咨询中心

致我们何处安放的生活——讲述老百姓真实的买房故事(一)

2016年06月05日 互联网 代做银行流水 字体:

网上流行一个段子:80后是被坑的最惨、活的最累的一代。他们上小学时,上大学不要钱,他们考入大学,小学是义务教育了;他们还上学时,工作包分配,等他们走入社会,工作不仅需要自己找,竞争还很惨烈;房子几百块一平时,他们和父母同住;他们需要买房结婚独立出去时,房子贵到割俩肾卖光血也负担不起……


段子残酷到让人完全笑不起来。但这就是目前中国楼市的最主要购买人群--28岁至35岁青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
尽管当年被认为"疯了"的任志强对房价会破10万的预言早已成真,也的确有隐形新贵、富翁不时刷新着豪宅成交的新纪录,北京今年上半年单价8万+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达616套--平均每天卖出三套半。但,那些普遍怀揣置业安家梦的普通人呢?在这样狂热到已经变态的市场中,他们如何实现自己迫切和朴素的梦想?


作为行业中的前沿专业媒体,中房网走近聆听他们悲喜交织、笑中有泪的买房故事,并把它们复述出来,希望在"中房网"微信公众号(微信号:zhongfangwang)后台看到激起共鸣、感慨和讨论。也欢迎您澳洲旅游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购房经历,不求情节离奇煽情,只要真实。


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


我清楚地记得,2011年8月20日,自己走下从家乡开往北京的唯一一趟直达绿皮车,揉着惺忪的睡眼,兴奋大过害怕前途未卜地,在心中默念了一句"北京,我来了"!那年的我,已经25岁,和那些刚毕业就来北漂的青春丫头们不同,按了按背包里父亲塞进去的5000块,我知道自己必须迅速扎进并融入这个城市。


押一付三地租了在劲松地铁站附近的一个隔间后,一叠钞票已经所剩无几。160平的房子被隔成7间,最高峰时11个人同一屋檐下起居,早上的卫生间和晚上的厨房,是我永远不愿回忆起的噩梦。我的那间因为有窗和空调,1100元/月。但其实只是客厅的一窄条,放了张单人床后,剩余的空隙只刚容一人通过。


三两个星期后,我基本摸清了其他房间的租金。几间三合板分隔开的空间,每月给房东和中介公司贡献的收益惊人。暗暗咋舌的同时,我下定决心--五年,不!只要三年,我也要买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,哪怕是小小的蜗居也好!


为了负担每季度几乎提前半个月就要被催促准备好的房租,我在朋友任职的一家移民公司做了三个多月的接线员。直至2011年末阴差阳错地进入房地产行业媒体,总算好歹和本专业广播电视新闻搭上点界。


都市报房地产版面的记者,基本功就是踩盘。主编将一张北京地图一笔画开一分为二,我和另一同事各领了东部和南部,北边和西边。


关键字:我们,何处,安放,放的,生活,讲述,老百姓
上一篇: 学区房“高烧不退”:赌政策也要买
下一篇:京城学区房价止涨 学区房并非万无一失

全国业务

服务热线

微信YUMENGNEWW